一起拼,才是中国光伏!

来源:光伏盒子
发布时间:9/4/2023 4:45:51 PM
1996年,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在津巴布韦召开,光伏发电首次进入中国视野。

这一年,中国还有7656万无电人口,这些无电人口集中在西北地区,远离电网,负荷小、分散广。其中西藏地区因为地理原因,无电户比例高达78%。

如果靠电网延申来解决这个问题,起码需要20年时间。

而光伏发电可以扭转这一切。

1997年5月7日,中国确定“光明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计划5年内完成2000个无电村、100个微波通讯站的风电、光伏系统等的建设,装机总量40至60万千瓦,通过太阳能和风能等发电方式,在西部建立起上千套独立发电系统,解决了700多个乡村的用电问题,为全国1/10无电人口带来光明。



今年,是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第26年。

光明工程对光伏的需求创造了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尚德、赛维、天合光能,这些后来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光伏公司,都是从一个个西部无电村庄起步的。

当第一批光伏电站建成,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上,标注了自己的名字。

2000年,中国太阳能市场开始迅猛发展。

这一年,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学成,带着海外积累14年的光伏专利技术和产业经验回到祖国,寻找创业的机会。在无锡市政府支持下,以世界一流的速度和水准创建了无锡尚德。



2002年9月,无锡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中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成功开创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商业化。

2004年,这一年被称为世界光伏产业的元年。在一系列能源问题和环保思潮的压力下,欧美开始推动能源转型,风电和光伏成了不二之选,在多国的政策刺激下,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全球光伏扩张的第二年,无锡尚德便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融资近4亿美元。此后三年时间内,天合光能、赛维、英利先后赴美上市,不断刷新中国新能源IPO的记录,一时间风光无限。

中国的迅速扩张引起了欧美资本巨鳄的注意,当年轻的中国光伏企业行走在世界经济中,世界能源转型的竞赛主题早已变味。

2005年,国际市场的多晶硅为40美元/公斤,欧美的上游供应商看准了中国技术薄弱,推动晶硅原料价格飙升。三年时间,多晶硅涨到500美元/公斤,足足翻了12倍。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全球经济陷入停滞,在光伏产业上,银行信贷收紧,导致欧洲几乎所有的光伏发电工程都被迫终止。全球光伏需求暴跌,中国光伏企业进入了产能过剩的寒冬。

在晶硅暴跌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光伏产业如潮水般倒下。仅2008年一年,就有超过300家中国光伏企业倒闭。

尽管中国光伏第一波先行者倒下了,但故事才刚刚开始。

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发文启动金太阳工程,预计投入100亿人民币,用财政补助的方式帮助光伏产业,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按总投资50%补助,偏远地区独立光伏系统按70%补助。通过财政补贴做大国内市场,为光伏产业输血,降低中国光伏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保住几十万就业岗位,同时再解决一批用电问题。

光有市场还不够,光伏原材料多晶硅技术一直被国外严格封锁,不攻破技术和原料难题,就没法打赢这场持久战。

2009年,协鑫带头打破桎梏,在中国华陆公司攻克的多晶硅的核心工艺基础上,实现了多晶硅冷氢化工艺技术量产,这是中国光伏领域的第一次技术变迁。

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硅片领域。2013年,隆基在传统的多晶硅技术之外另辟蹊径,成功掌握拉晶技术和金刚线切割新工艺,打开光伏制造的全新格局。

复投拉晶技术和金刚线切割技术大大提升了单晶硅片生产效率,实现单晶硅片单片成本成功低于多晶。2015年,隆基全面完成金刚线切割对传统砂浆切割的替换,是国内首家将金刚线切片技术全面导入规模量产的硅片厂商。

2021年,协鑫颗粒硅新工艺成功,这将来为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又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也是中国光伏史上的第三次技术变迁。

如果将光伏拟人化,那么光伏逆变器就这个人的心脏,是光伏电站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

得益于优秀的电力信息技术和欧洲光伏市场的蓬勃发展,欧洲企业曾一直占据光伏逆变器的主导地位。

2014 年,华为颠覆传统首创组串式逆变器,将数字技术与光储融合,技术迭代引发成本持续下降,打响行业技术之战,中国企业在全球开疆拓土。

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始终居高不下的欧洲企业,再也无力应对。2021年,全球逆变器市场由中资企业主导,华为、阳光电源、古瑞瓦特、锦浪4家中国企业占据前四名,共抢下了57%的市场份额。其中,华为以23%继续高居第一,连续7年蝉联冠军。

时间调回2010年,当南非世界杯开幕哨吹响,英利作为绿茵场上的“中国元素”,将陪伴全世界球迷一起共享64场精彩赛事。

这不仅意味着世界杯历史上首家中国赞助商的诞生,同时也是首家可再生能源公司赞助商进军世界杯。

2014年6月13日,备受瞩目的巴西世界杯隆重开幕。英利作为官方赞助商,亮相绿茵赛场。这是继2010年南非世界杯后,英利第二次赞助世界杯。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国·英利”“出场”64次,四个汉字结束了世界杯广告牌全英文时代。2014年巴西世界杯,中国英利的名字再度出现,不仅把光伏产品装到了比赛场地,还让世界聚焦中国光伏!

2015年,是光伏电池技术变革的元年。此前,铝背场电池作为最传统的电池路线,被广泛应用,但铝背场电池的耐辐照性能较差,同时其极限转化效率只有20%,实际转化率更低。

PERC电池片从常规铝背场电池片升级而来,通过在电池背面附上介质钝化层,成功减少了光电损失,提高转化效率。

晶澳是国内PERC 电池技术的先行者,其自主研发的PERC电池在2013年就首次突破20%转换效率大关;2014 年率先量产高效PERC电池,平均量产效率高于20.5%;2015年,晶澳科技率先实现单晶PERC量产。

在这一年,PERC技术完成了商业化,电池量产效率首次超过铝背场电池20%的极限转化效率,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2018年,双面PERC电池技术在晶澳规模化应用,SE PERC电池也由研发导入量产并逐步完成了全部技术升级工作。目前晶澳电池片以PERC系列高效182mm单晶电池片为主,量产主流转换效率已达23.7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019年,当装载着全球功率最大1500V组串逆变器的货车驶离阳光产业园,阳光电源正式成为了全球首家突破“亿”千瓦的逆变器企业。



1亿千瓦的背后,藏着这样一组数据:每年可发清洁电力1290多亿度,相当于5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规模,每年为地球减排二氧化碳1.03亿吨以上,可以为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送去绿色清洁电力。

从1997年到2019年,从0到1亿千瓦,从见证、参与中国新能源起步到世界第一,中国光伏人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为全球能源行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全球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龙头企业,通威高纯晶硅产销量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并成为行业内首家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的电池生产企业。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已开发建设52个“渔光一体”基地,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到3.4GW。



专业化能够集中资源将产业链单一环节做到最优,但是光伏行业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供需难免存在错配,单一环节布局很难避免阶段性过热和阶段性过剩的局面。

2022年,通威进军组件,开启垂直一体化布局,现组件业务出货量跻身全球前十,光伏产品销往海外40余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越来越“内卷”的光伏行业,原有龙头企业选择一体化,有助于抬高行业进入门槛,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晶科当前拥有行业最大的N型产能,也是行业首家建成10GW以上规模N型产品生产线的企业。

2022年上半年,晶科研发投入21.11亿元,占营收比重6.6%。在电池片转换效率和组件功率方面已经累计20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在过去两年里连续6次打破N型TOPCon电池世界纪录。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这也是行业首家完成100GW这一里程碑式出货体量的组件制造商。



100GW,意味着全球已安装的太阳能组件中,每10块中至少有1块是由晶科能源生产。

100GW组件,意味着每年可以生产清洁能源电力约1300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亿吨,节约标准煤约5252万吨,相当于植树约70.2亿棵。

2022年4月,天合光能率先发布新一代210R系列组件,首次将矩形硅片的概念引入市场。



自此之后,各家组件厂纷纷推出自己的矩形电池组件产品,一时成为500W+功率档位提高功率效率的不二法门,但也带来尺寸乱象。

由于各家企业技术路线及制造工艺等多方面差异,硅片的尺寸大小不尽相同。不同企业硅片尺寸由于细微的尺寸不同,必然带来组件尺寸的不统一。

多样化的组件尺寸给产业链上下游,诸如玻璃,胶膜等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千差万别的组件尺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行业的规模化生产效率。

作为行业的引领者,天合光能向全行业公开210R产品解决方案,呼吁行业矩形硅片电池组件尺寸统一,呼吁行业回归创新的初衷:优化产业链配套、建设生态、降低度电成本,推动应用端价值最大化,统一组件尺寸,助力行业走向更高质量发展主航道。

同时考虑210技术存在一定门槛,天合光能向全行业公开210R产品解决方案,力求实现行业共同进步,实现全行业600W+高效组件量产。

2023年7月,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通威、一道、正泰新能9家组件企业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达成了如下共识:



新一代矩形硅片可以提升组件功率,最大化利用集装箱,并降低系统成本,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方向。为降低因矩形硅片组件尺寸的差异导致的产业链供应困难、材料浪费及客户系统设计的应用困扰,推进矩形硅片组件尺寸的标准化势在必行。

9家企业共同倡导和推动上述标准化尺寸方案为行业内更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将各矩形硅片组件标准化尺寸纳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标准。

此外,9家企业决定共同成立“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研讨组”,形成定期沟通及协同机制,推进新一代矩形硅片其它版型组件尺寸的标准化,以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


26年的光伏产业发展历程,见证了无数个企业的故事,却又在共同的方向下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光伏产业的发展由一束光逐渐壮大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这一切离不开无数次的选择和决策。光伏人们越过内卷的困境,迎向更广阔的市场,他们在那里拼搏奋斗,他们并肩前行。

打破旧的格局,踏出新的征程,中国光伏产业正成就着世界级品牌。

这个行业将由每一位中国光伏人共同书写。

阿特斯、晶科、晶澳、隆基、华为、天合、通威、一道新能、协鑫、东方日升、正泰、阳光电源、固德威、古瑞瓦特、锦浪、比亚迪、麦田、首航、爱旭、昱能、禾迈、禾望、爱仕惟、华晟……

这些品牌代表着中国光伏产业的辉煌成就和无限潜力。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光伏人的共同努力和拼搏。只有当我们团结一心,共同追求卓越,才能真正成就中国光伏。这个行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关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光伏产业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为世界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为人类的未来贡献力量。

26年的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坎坷和奋斗的史诗。每一个光伏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每一个品牌都是中国光伏的骄傲,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将永远铭刻在光伏产业的历史中。

让我们携手并肩,继续为光伏产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让我们用智慧和创新,书写下中国光伏产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国光伏,一起拼,才是中国光伏!
注意:本文由光伏盒子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发、作者和本文链接。
  • 光伏盒子
  • 光伏盒子
光伏盒子
光伏盒子

扫码关注光伏盒子公众号

合作伙伴